查看原文
其他

表现一场可耻的撤退,《敦刻尔克》还差得很远 | 冰川周末

2017-09-09 任大刚 冰川思享库


一切正派的战争电影都应该拍出反战的意蕴。但是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,要让那些还没有做好牺牲准备的士兵去充当反战道具,只剩下面对死亡的恐惧,求生的欲望扭曲了人的行为。




英军的宽檐头盔,与德军遮挡大半个头颅的头盔相比,像一顶沙滩休闲帽,稍一低头就会滑落,单从这一点,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。

 

这种略显滑稽的装束,似乎注定敦刻尔克的撤退,恓恓惶惶,不成章法。胜利者事后的电影创作,提到敦刻尔克,多一笔带过,不多做停留。


诺兰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大,他只能从个体的近迫视角,展现这场并不光彩的撤退。从撤退中发掘人性的懦弱,英勇,自由、家国等等宏大命题,至于德军什么样子,都被刻意回避,大概在那个时候,德军作为胜利者的眼神,并不好拿捏。让人欣慰的是,在自由世界,艺术家还有表现扭曲人性的自由。


▲电影《敦刻尔克》剧照


一切正派的战争电影都应该拍出反战的意蕴。但是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,要让那些还没有做好牺牲准备的士兵去充当反战道具,只剩下面对死亡的恐惧,求生的欲望扭曲了人的行为。

 

胜利者讲述失败,往往会把失败事件一直拉长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刻,以便给失败一个合理的解释。在漫长的战争叙述中,某一个具体的失败,往往被人有意无意忽视,譬如长达数小时的《解放》,战争初期的一溃千里,成百万的苏联红军被俘,与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相比,就显得无关紧要,或者只是最终胜利的前菜了。

 

但战争初期的严重失败,难道不是更应该追究责任吗?何以会有敦刻尔克撤退?敦刻尔克撤退难道不可避免吗?

 

众所周知,希特勒的对外扩张,一路伴随着欧洲几个大国肆意放纵的绥靖政策。

 

英法出卖波兰就不再提了。苏联一方面通过对德条约,名正言顺吞并波罗的海三国,又与德国一起,共同入侵和瓜分波兰,还对芬兰动武,而德国也在不断吞并周边小国。两个国家,相互配合,共同分赃。

 

▲苏联总理莫洛托夫与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


另一方面,苏联又有着利用纳粹德国进攻意识形态的敌人英法的明显意图。《柏林日记》的作者夏伊勒在德法签订停战条约后,从巴黎返回德国,一路所见,并没有发现法军有多少抵抗痕迹,他写道,巴黎的D.B.先生从法国那一边对战争进行了观察。


他总结说,法军从上到下都存在着阴谋,上层有法西斯分子,下层有共产党分子。从德国和法国方面,我(指夏伊勒)也听到过不少相关故事,比如共产党员接到党下达的“不要战斗、不要……”的命令,

 

英法的绥靖政策,是希望希特勒去打苏联,苏联也在希望希特勒去攻打英法。法共作为第三国际的支部,会不会服从苏联的战略意图?没有过硬的证据,不好下结论。反正,英法苏三个盟国尚未结盟之时,他们都在相互算计。

 

那个时刻,这个世界何等愚蠢!

 

一天天坐大的希特勒政权,控制了足够的战争物资——包括人力物力,绕过马奇诺防线,从北面轻而易举攻入法国——英法能够容忍德国吞并周围小国,为何就不想想希特勒会在某一天也毫无“思想障碍”地,吞并北面作为屏障的低地小国比利时和荷兰?

 

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成了一个摆设、一个笑话,玩火的法国被灭国,被羞辱;同样玩火的英国被逐出欧洲大陆。另一个玩火者苏联,仅仅事隔几个月,希特勒的大军就被调遣到苏德边境。然而苏联似乎不大相信他的准盟友纳粹德国会这么快就进攻自己,准备严重不足,结果苏联被打得满地找牙,已经做好迁都准备了。

 

那个时刻,这个世界何等绝望!

 

站在英法的土地上,站在敦刻尔克的海边,无论是撤退那一刻还是之后的一年有余,这个世界还有一点希望吗?没有!近代以来全球文明的发源地欧洲,只剩下孤悬海外的英伦三个小岛是个自由之地,欧洲大陆几乎全部陷入极权统治的铁血统治。在东方,日本虽然没有三个月打败中国,但在发生敦刻尔克撤退时候的中国,已经失去大规模反击日本的能力,只能打“持久战”以拖待变了。


▲敦刻尔克大撤退(历史图片)


所有后来的电影,几乎都忘记了那个时候的愚蠢和绝望,或许是羞于提及。这就是电影比之历史的肤浅之处。

 

敦刻尔克的撤退,它是悲壮的,同时也是欧洲政客愚蠢与可耻的共同结果。

 

电影《敦刻尔克》刻意忽略了太多的东西,只剩下逃亡与救援,包括真实感十足的空战,但抽离了背景,甚至没有一个敌人出现过哪怕模糊的五官,它有时候就像在玩cosplay,留不下一点值得深思的东西,只是感叹其做工考究逼真。这种艺术手法,毋宁说有些装腔作势了。

 

攻占了法国的希特勒狂妄到了顶点,但令他惴惴不安的,是罗斯福是否会再次连任美国总统,因为罗斯福的想法与美国当时的主流民意大不一样,他迟早会介入欧战,而且肯定会站在自由世界一边。希特勒很不希望美国卷入欧洲战事,或者说,他知道自己与美国彻底摊牌的本钱还不够大。

 

但最终,美国还是卷进来了。蒋委员长在获悉珍珠港事件发生的那一刻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摇摇欲坠的自由世界,因为美国的加入,战胜法西斯只是早晚的事情,包括苏联,也从中斩获良多。


▲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


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,与英法一样,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,甚至是可耻的,其在二战中的功劳,无疑被夸大了。这里要不厌其烦引用《国家人文历史》杂志最近一篇文章列举的一大堆详细数据,这些数据,全部是美国向苏联提供的战争物质。而这些物资,只占美国二战期间援外物资的20%左右。

 

——各种飞机14018架,大批航空仪表器材、通信和导航设备,塔台设备,可以铺设1200个野战机场跑道的金属板等;

 

——轻型坦克1239辆,中型坦克4957辆,自行火炮约2000门,半履带车辆1104辆,装甲侦察车2054辆,维修车1534辆,坦克运输车629辆,吉普车47728辆,3/4吨卡车224564辆,1吨半卡车148664辆,2.5吨卡车182938辆,还有少量2.5吨两栖卡车、5吨卡车和重型特种卡车等。

 

——炸药325784吨,其中无烟火药129667吨、TNT炸药729138吨。

 

——无线电器材有发射功率一千瓦和一千瓦以下的电台35779部,包括少量大功率无线电台,705部无线电测向台、528部无线电测高计、800部无线电罗盘、63个无线电信标以及大量零配件和测试仪器。

 

——价值1000万美元的公路和机场建筑机械,其中包括安装在拖拉机上的建筑机械、水泥搅拌机、沥青路面铺设机和铁路建筑机械,还有铁路运输车辆共13041台,其中包括蒸汽机车1900台、柴油电气机车66台、货车9920节、自动装卸车1000节、油车120节、重型运输车35级,索道桥数座、轻便输油管5条、轻便油库62座、浮桥13座。

 

——远洋油轮10艘、货轮90艘、破冰船3艘、拖船20艘、修理船2艘、橡皮筏2398只。作战舰艇包括大型猎潜艇46艘、小型猎潜艇57艘、鱼雷艇175艘、扫雷艇77艘、护卫舰28艘、小型登陆艇52艘、坦克登陆艇8艘、驳船6艘,以及从船用发动机、潜水救护压力舱、航海机械、电气器材到舰炮、弹药、海军雷达等武器和物资。战时美国还租借672艘舰艇和商船给苏联。

 

——420万吨食品……

 

赫鲁晓夫后来评论道:“如果没有美国的运输工具,我们如何从斯大林格勒向柏林进军?”战争结束时,苏军拥有66.5万辆汽车,其中42.7万辆是西方生产的,大部分是美制军用卡车。


▲美军援助物资中,著名的道奇四轮卡车


没有美国,非但苏联红军很难从斯大林格勒向柏林进军,英国还有机会重返欧洲大陆吗?

 

美国的加入,拯救了命悬一线的自由世界。

 

二战以数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,赢得自由的惨胜,但以敦刻尔克撤退为代表的自由世界为何如此溃败,如此不堪一击,在《敦刻尔克》里,我们找不到一丁点答案。


(投稿邮箱:622007913@qq.com)


(实习编辑  莫子野)



任大刚

冰川思想库研究员



最近更新


阿里巴巴究竟改变了什么?


岳父母住在我家两年多,我忍;媳妇和我爸妈闹矛盾,我还要忍吗?


杀死榆林产妇的是精子决定论的社会偏见


顺产还是剖腹产,凭什么孕妇自己说了不算?



汇聚思想,分享观点

新公众号ID:ibingchuansxk

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

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,

请于后台留言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